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故事 > 人物故事 >

茹太素挨打 活该

我佩服卖兰州拉面的师傅,那抻面的手艺可谓天下一绝,二两左右的一块面团,经他两手空中反复抻抖,居然成了长约十米柔软可口的面条。但是,如果将这种手艺用在撰写汇报总结之类的文章上,将本能千字就可表达清楚的事情,写成洋洋洒洒长达万字的报告,就会轻者让人评头论足,重者被人狠打屁股。明朝有个大臣叫茹太素,好做冗长文章。一次,他写了一篇长达一万七千多字的奏折,明太祖让人念了一万六千三百七十个字,还没听出个所以然来。太祖日理万机,多少奏折待批?多少臣谏要听?多少大事待断?再说还有多少妃妾等着要见?哪有时间听你懒婆娘裹脚布式的臭文章?于是,龙颜大怒,责令杖打二十大板。茹太素的屁股疼得火烧火燎又青又肿。转天,明太祖让人继续念,待念到一万六千五百字时,才听出是建议朝廷办好五件事情。如果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四五百字足矣。其实,文章言简意赅、开门见山,照样可以达到预想的效果。在这方面,许多位高权重的领导和名扬四海的大师,为我们做出了“多一字太繁,少一字过简”的榜样。一些普通百姓直抒胸意不说废话的事例也不胜枚举。例如,从前有个寡妇要改嫁,那时候必须写出申请、陈诉理由报县衙批准,否则就是不守妇道、丧失贞节,不像现在这样婚姻自主,到民证部门填表登记就行了。这个寡妇在申请中只写了八个字:“夫死,无嗣,翁鳏,叔壮。”县官一看,人家丈夫死了,又没孩子,公公独身一人,小叔子年轻力壮,一个寡妇不改嫁何以安身?虽然字数寥寥无几,理由却相当充分。于是,二话没问,立马批准了。你看,仅仅八个大字,就把要改嫁的原因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初读史书,我为茹太素只因奏折冗长挨打感到冤屈。可现在一想,一个舞文弄墨的高手,居然不如常人那样惜字如金,别说挨打,就是革职也不为过,谁叫你无故浪费别人的时间和生命呢?活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