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故事 > 人物故事 >

赵匡胤“受禅”于周

赵匡胤原是五代时后周的大臣,他出身将门,骁勇善战;自十几岁投军以来,屡建战功,为后周两代皇帝所倚重,被授为忠武军节度使、殿前都指挥等高官要职。

公元959年3月,周世宗率兵北征,要收复被契丹人占据已久的幽燕之地。任命赵匡胤为水路军统帅、韩通为陆路军统帅,率部先行。自己则以其妹夫、御前都点检张永德为御驾亲随,随后出发。

北征开始极顺利,部队长驱直入,四十二天连取三关,收复了三州、十七县,一直深入辽境。眼看驱走契丹有望、国家统一指日可待,却天有不测风云:周世宗突然病倒了!

情况的突然变化使赵匡胤深为不安,不安的倒不是战局如何,而是自己未来的命运:世宗如果去世,则要由只有七岁的皇子继位。其进,必定由掌握国家精锐之师的御前都点检(最高的有实权的中央禁军首脑)张永德主宰朝政。张永德是皇帝的妹夫、皇太子的姑夫,年纪不到三十,平时最受世宗信任。而赵匡胤在中央禁军中也影响很大,不少将领是他的旧交或部下,对此,张永德十分清楚。因此,一旦张永德今后要拥兵自立,取代太子而称帝,势必视赵匡胤为最大障碍。那时,赵匡胤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而大丈夫处世,又岂可心甘情愿受人宰割?又怎能毫无作为地屈居人下?!于是,赵匡胤审时度势,苦苦思虑,想借世宗尚在、对自己还信任的机会,除掉这未来的对手。

他把自己的弟弟赵匡义和另一心腹赵普叫到身边,商议此事。赵普为人颇富谋略,默默沉思片刻之后,说:“此事不难。我们只需如此这般……”

周世宗身染疾病,不能再挥师北上,就在澶州停下来。后来身体稍有好转,反使他迟疑不决:到底是继续进兵,还是暂且回师?于是常反自己关在行辕中,不见他人,独自思想。

有一天,御前都点检张永德进来,指挥士兵把一包包、一箱箱物品抬进行辕,报告说:“这是京中刚送来的一船御用品,由赵匡胤转来的。”

原来,世宗出征在外,他每日食用之物都是从京都汴梁航运而来。担任航运任务的自然是赵匡胤统领的水路军了。

张永德指导士兵把东西放好,向世宗告辞。

“这点小事,何必亲自督察?”世宗道。

张永德其实是借机进入行辕,想了解一下世宗对行止进退的想法,所以才亲自指挥十来个士兵把东西抬来、放好的。见世宗问,一时不好说什么,只含糊道:“久不见陛下,想……”

“好啦,你先下去吧!”世宗尚心无定旨,所以不想见任何人。

张永德致礼后退出。

世宗在厅堂间来回踱步,忽然看见一根三尺多长的木料横在地上、挡在脚边,心想准是刚才士兵抬箱包所用而遗落在此的,便抬脚把它踢开。不料,木头翻了几翻,露出了写在木面上的几个鲜明大字:“都点检做天子。”

世宗大吃一惊!同所有独裁君主一样,他最怕的是有人想篡位夺权。平时,他对周围大臣防范极严,只是从来没怀疑过张永德。但这几个大字却使他警觉起来:张永德权重位显,又执掌国内最精锐的中央禁军,是否想乘我生病之际,搞什么阴谋?!再想想刚才他那含糊其辞的话语,那小事大作的举止……世宗越想越生怀疑,立刻下令把张永德叫来,他要察颜观色好好考察一回!张永德以为世宗有了重大的军事决定,兴冲冲走进来。由于是皇亲,又平时深得信任,就不拘礼节地大声问:“陛下可有了大的决定?!”

见张永德不拜跪、不行礼,而大问什么决定,世宗自然把木上“都点检做天子”几个字联系起来,顿时大怒:“你要我作什么决定?!”张永德不明白世宗怒从何处来,又从没受到世宗这样厉声喝问,脸上也不免显出不快来:“各营将士久滞于此,人心惶惶。请陛下明令定夺,以免生变。”

世宗冷笑:“我还没病入膏盲呢!当然自有定夺。”随即颁发一道诏书,遍示各营:“免去张永德御前都点检之职,由赵匡胤接任。明日一早,启驾回京!”

赵匡胤就这样,成为后周的最有军事实权的统帅。

不久,周世宗旧病复发,医治无效,去世了。太子柴宗训继位为帝。七岁幼童,新寡的年轻皇后,均难能主持国家军政大事,于是赵匡胤主持政事、进退百官、安抚四方、封赏部将,便随心所欲地进行,终于成了周期廷的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无上之人。

但是,有一天赵普到赵匡胤府中,却见赵匡胤、赵匡义兄弟俩愁眉苦脸,对坐无言。及问,才知道峡谷人正为朝中形势与自身安危担心。原来,赵匡胤虽大权在握,但朝中还有一批潜在的对手,张永德自不必说,还有留在京中的亲军首领韩通、拥兵在外的亲军都指挥使李重进等人,都不是甘心屈居人下的重臣大将,他们会随时找机会与赵匡胤较量的!

赵匡胤叹了口气:“皇上新丧,小皇帝尚幼小,国内人心不定,境外之敌也蠢蠢欲动。如果战事一起,我自然要带兵出征。那时京城空虚,他们肯定会在背后向我开刀的!”

赵普道:“确是。我今天也是为此事而来。主公所虑确实重要。朝中大臣与您原来权位相当,有些人资望还胜过您。如今您官至极品、重权在握,未必人人心服。若不及早想办法防患于未然,是很危险的!”

“你有什么办法?”赵匡胤问。

赵普把嘴附向赵匡胤耳边,低声说了起来……

不久,京城就纷纷传说起赵匡胤起的奇异之事来:什么他出生那天晚上,产房之内红光闪烁,映照天地;异香弥漫,仙乐悠扬……什么他落生之后,通体上下长满金黄鳞片,三天之后才褪掉……什么他有一次坐在房内,忽见彩鸟飞来招引他出去,刚跨出门槛,房子就轰然倒塌……什么一日他独行深山古寺中,那百岁长老一见大惊讶,万分崇敬,预言其将来贵不可言……

这些奇秘非常的传说,在官绅、士人、百姓中越传越广泛、越传越神秘,一时,京城舆论热烈之极。联想到汉高刘邦初生人世时的双龙交错、梁太祖朱温降生之夜房舍上红光四射、周太祖郭威诞生之际也是赤光满堂,再想到不久前周世宗面前出现的写有“都点检做天子”的神奇的木头,人们不免对赵匡胤另眼相看了。

赵匡胤却装成什么事也不知,神色自若,一如既往。这期间,他只做了一件事:把亲军都虞侯韩通推举为朝廷百官之首的丞相。

对此,朝臣不解其意,不免猜测起来。

紧接着就是正月初一元旦,朝臣正聚集在宫中向太后、皇帝贺年,突然新任殿前都指挥使的石守信匆匆进殿,向御座呈上一纸军情报告,急切道:“北部边镇传来紧急军情,数万辽兵正向我镇、正二州进犯。边镇节度使请求朝廷急速派兵赴边迎敌!”

小皇帝自是懵懂无知,太后也是第一次看到军书,急得泪流满面:“此事该怎么办,你们商量吧!”

赵匡胤出班道:“太后勿忧。兵来将挡,这次一定要全力以赴,尽歼入侵之敌,永绝后患!”

新被升为丞相却失去兵权的韩通对入侵之事的突然发生感到怀疑:“去年先帝刚刚重创辽军,敌人闻风丧胆。如今正值严冬,北方冰封千里,辽兵怎会此时出兵入侵?”

新任殿前副都点检的慕容延钊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乃兵家要诀。辽人大约以为我们此刻防范疏忽,才特意此时出兵的!”

众人也觉有理,于是,推举赵匡胤统兵出征。

赵匡胤躬身冲皇帝施礼:“臣责无旁贷。”

于是赵匡胤发令:以慕容延钊为先锋,京中兵马除石守信部以外,全都出发迎敌。

临行之际,赵匡胤对向自己敬酒的石守信一字一句地道:“都中之事,全仗你了!”

作为赵匡胤的心腹将领,石守信心领神会:“点检放心,有石某在,京城万无一失。”说罢,眼角瞥了一下脸带愠色、勉强来送行的丞相韩通。

赵匡胤微微一笑,举手与众人作别,策马而去。

队伍浩浩荡荡。此次出征,除赵匡胤所统率的中央禁军以外,把原不属他管辖的亲军都指挥使李重进的部队也调进听用。中央禁军兵强马壮,人数大大超过亲军。又把亲军分别夹在禁军中间,这种态势的奥妙,自然只有几个少数知情者明晓了。

中州大地,千里苍黄。朔风时起,尘沙扑面。队伍沿大河的东岸驿道,蜿蜒北进。时值冬末,气候苦寒。队伍走得不紧不忙,从早晨出发到临近黄昏,才走了二三十里,全没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紧张气氛。

走着走着,队中一人忽惊叫道:“哎呀!如此天象,实为罕见!”此人原是京中卖卜看相的算命先生,人称“半仙”。

听他一喊,士兵们随其指向西看。只见一团镶了金边的乌紫色的晚云,正托着一轮赤红圆大的太阳向河面上落去,景象十分壮观。但对常年行军野外的军人,也并不希罕。于是有人笑“半仙”少见多怪。

“半仙”嗤之以鼻:“你们懂什么?看看是几个太阳?!”

众士兵细看:果然落日晚云下的河面上,还有一个太阳,傍晚时分,暮烟半起,远观遥望,还真似远天间一上一下两轮赤日交辉斗彩。有士兵道:“或许是河中倒影吧!”

“半仙”责斥道:“你们不懂天象,真是凡夫俗子!”

此刻因士兵停步西望,队伍混乱起来。一员将领走过来,并不催促众人,反大声而认真地问“半仙”:“这天象,主何吉凶?”

常言: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如今天上的两轮红日,将有大变。”

将领又问:“怎样变?”

“半仙”一指西天:“已变在眼前了!”

众人再看西边天下,晚云消散,两轮红日只剩下一轮,依地而立,光芒万丈。

“半仙”指点道:“此刻天意已昭示,国中只剩下一君了。新君就在眼前!”

“谁?!”众人齐声问。

“就是都点检赵匡胤!”“半仙”庄严宣告。

队伍中喧嚣起来。由于在京城时已听到各种传说,再目睹刚才的“天象”,人们立刻议论起来。顷刻,几十里长的队伍中都在说赵匡胤将做天子之事。

当晚,部队宿在陈桥驿。

夜风凛冽,地冻天寒。士兵们一个个蜷缩着身子,饥寒交迫。这时,赵普带领中军大营的士兵,抬了牛、酒,来到各营,代表赵匡胤慰劳将士们,分发食物后,对众人说:“今天是正月初三,正值年节之际,本该在京中与妻儿老小团聚的,怎奈为保卫皇帝,必须让大家顶风冒雪。大家辛苦啦!都点检大人十分关心、爱护你们,让我代他表表心意。请大家痛饮几杯吧,明天还要向更严寒的荒域进军呢!”

众士兵十分感激都点检大人,而对此时安居在京中暖室内什么事也不懂的七岁小皇帝就很是不满了。

此刻,赵匡胤心腹将领高怀德拔出佩剑,向一块顽石猛地砍去,火星四溅:“主上年幼无知,哪管我们死活?!都点检一向厚待我们,我们干脆拥立都点检为天子,大家共享荣华富贵!”

众士兵立刻被号召起来:“对,拥都点检为天子!杀回京城去!!”

就这样,座座军营都被煽动起来。夹在其间的亲军部队,既无能为力,又迷信天意,于是也纷纷表示愿听调遣、拥立新天子。

第二天一早,一切就绪。赵匡胤刚走出中军大帐,就被部下把一黄袍罩在身上。同时,“万岁”之声,连营响起。

于是,赵匡胤策转马头,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向京城归去——哪有什么异族入侵、边关告急!不过是调兵出京、拥兵自立的骗局罢了。

这里挥师回京,而京中的石守信也早安顿停当,率禁军把朝廷严密监视起来,并在朝门外迎候新君了。

结果已明摆着了:以小皇帝名义,发一禅让诏书。赵匡胤表示一下逊谢不敏之后,便在众人欢呼之中,兵不血刃、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帝王宝座,长达三百多年的宋朝,就这样创建成功。

上一篇:鸿门宴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