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影响中国的100次事件—辛亥革命

这场大革命把中国推向一个全新的社会

  

1911年10月10日,在中国大地爆发了一次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 广大工农群众参加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冲垮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起资产阶 级共和国。由于这一年按中国传统的纪年方法是“辛亥”年,历史上就把这次震惊中外 的革命运动称为“辛亥革命”。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各国侵略的进一步加深,中国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加剧;腐败的清朝统治者对外妥协投降, 对内横征暴敛,促使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各地群众奋起反抗,斗争风起云涌。但是这些 斗争都是自发的,缺少组织和领导。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革命理论,组 织革命政党,先后发动过10次武装起义,虽然这些起义都失败,但每次起义都起到了宣 传革命、振奋人心的作用,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推动了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鼓舞 了各地群众运动蓬勃高涨。

湖北位居长江腹地,武汉素称“九省通衢”,是水陆交通中心。帝国主义各国早就 根据不平等条约在这里辟租界,开商埠,办工厂,掠夺原料,倾销商品,把侵略的魔爪 伸向城乡各个角落。这就阻碍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促使农村经济破产,人民被迫走上 革命道路。1904年7月,武昌出现了第一个革命团体——科学补习所,随后又陆续成立 了日知会、文学社、共进会等秘密革命组织。湖北革命党人深入新军,宣传革命,在士 兵中发展革命组织,进行长期艰苦的工作,逐渐控制了新军的领导权,到武昌起义前夕, 新军中已有三分之一的士兵参加了革命组织,成为武昌起义的主力军。1911年4月,广 州黄花岗起义失改后,同盟会领导人决定把革命的中心转移到长江流域,在同盟会总部 的推动下,实现了湖北地区革命组织的大联合。同年夏天爆发了四川保路运动,预示着 全国革命风暴的到来。武汉新军大部被调入川,统治者在武汉的武力减弱,武昌起义的 条件已经成熟。

1911年9月24日,文学社与共进会在武昌举行联席会议,共同组织了起义的领导机 构——临时总司令部,设在武昌小朝街85号,推文学社领袖蒋翊武为临时总司令,共进 会领袖孙武为参谋长,制订了起义计划。原定10月6日(旧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起 义,后因准备不足,起义日期推迟10天(即10月16日)。10月9日,孙武在汉口俄租界 宝善里革命总机关赶制炸弹时不慎爆炸。俄国巡捕循声而至,搜去旗帜、符号、印信、 文告等物,并转交清政府,机关暴露。

蒋翊武得知此消息,立即召集紧急会议,决定当晚起义。但这命令还没有传达到基 层,清政府已将起义总部及其他机关破坏,起义领导人大批被捕、个别逃走。当晚,湖 广总督瑞澂杀害了被捕的起义领袖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3人,同时下令紧闭城门, 按名册继续搜捕革命党人,形势十分严重。

在这紧急关头,新军中的革命党人自动联络,决心奋起反抗,死里求生。10日晚7 时过后,武昌城内新军工程第八营革命党的总代表、后队正目(相当班长)熊秉坤领导 该营首先发难,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他率领10多名革命士兵直奔楚望台军械库, 守库的本营左队士兵鸣枪配合,顺利地占领了楚望台。各处闻声响应的起义士兵一齐拥 向楚望台,当即决定进攻督署,捕杀瑞激。但这时起义规模不断扩大,熊秉坤指挥不了, 于是找了工程营左队队长(相当连长)吴兆麟担任临时总指挥。在吴兆麟的指挥下,当 天夜里11时左右,革命军以工程营为主力,分三路向督署发起猛攻。督署守兵1000余人 虽然以强大的火力阻击各路大军的进攻,但均未得手。午夜时分,革命军发起了第二次 进攻,瑞澂听见炮声吓得惊魂丧胆,从督署后墙打开一个洞逃跑。11日晨2时,革命军 再次发动进攻,终于在黎明前攻下督署,并于当天攻占武昌全城,武昌起义胜利了。

10月11日晚到12日凌晨,革命军先后占领汉阳、汉口,武汉三镇完全光复。这是以 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起义以来第一次取得胜利。消息传出,全国和全世界 都为之震动。

武昌起义胜利后,湖北军政府即于10月11日在武昌宣告成立。由于革命党人公认的 领袖孙中山尚在美国,黄兴又在香港,这次起义前推举的领导人或被捕、被杀、受伤, 或逃匿,群龙无首;加上革命党人没有认识到掌握领导权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只有社会 上有“名望”的人才能号召组织政府。于是,由吴兆麟等提议,把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 统(相当旅长)黎元洪找来当湖北军政府都督,把原来湖北咨议局议长、立宪派首领汤 化龙找来当总参议。黎元洪料想革命不会成功,便推托不肯上任。革命党人只好组织谋 略处,担负起军政府的领导责任。5天后,黎元洪再也拖不下去了,他见清王朝大势已 去,才宣誓就职。他上台后,谋略处即被撤销,军政府被改组,立宪派公子及反动官绅 纷纷挤进军政府。革命党人虽然与之进行反复斗争,终究未能扭转以黎元洪为首的旧官 僚、立宪党人控制湖北军政府的局面。

湖北军政府成立后,立即宣布废除清朝“宣统”年号,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公 布了《中华民国鄂州约法》,规定主权属于人民,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理想在中国第一次 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此外,湖北军政府发布各种文告,号召各省起义,促进了革命的 继续发展。在外交政策方面,湖北军政府宣布所有清政府与各国缔结的条约继续有效, 赔款、外债照旧按期偿付,各国在华既得利益“一体保护”,表示革命“并无丝毫排外 性质”,这是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的表现。

武昌起义的胜利,引起了帝国主义和清王朝的极大震惊和恐慌。帝国主义各国迫于 革命形势,不得不宣布“严守中立”,同时又派军舰集结在武汉江面,作武装干涉的准 备。清政府则于10月12日派陆军大臣荫昌率北洋新军两镇南下进攻革命军,14日再度起 用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委为湖广总督,督办“剿抚”事宜。袁世凯想趁机攫取更大更 高的权位,以“足疾未愈”为理由假意拒绝出任,直到清政府委他为钦差大臣,给他统 率水陆各军的大权,他才从河南彰德老家“出山”南下。10月17日,清军不断向刘家庙 增兵,于是爆发了阳(汉阳)夏(夏口,今汉口)战争。湖北革命军奋起保卫武汉,群 众踊跃参军,几天之内,军政府扩军达4万人。

新兵奋勇投入战斗,工农群众手持刀矛助战。10月19日,革命军大败清军于刘家庙, 首战告捷,汉口全市张灯结彩庆祝。

10月27日,袁世凯命第一军冯国璋部反攻,刘家庙复陷敌手。28日,革命军又退大 智门。清军纵火劫市,大火延烧3昼夜,汉口繁华之区化为焦土。11月2日汉口失陷。3 日,由上海赶来武昌不久的同盟会领袖黄兴受命为战时总司令。16日,黄兴率部偷渡汉 水,反攻汉口,未克,17日退守汉阳。21日,清军进攻汉阳,黄兴率革命军英勇抵抗, 终因寡不敌众,27日汉阳又告陷落。历时40天的阳夏战争结束。革命军维持住与清军隔 长江对峙的局面。

武汉地区的军事遭到挫折,但武昌起义造成的革命形势是反动力量无法扭转的。武 昌起义后,短短1个多月,全国24个省中就有14个先后宣告独立,成立了军政府。革命 风暴席卷神州大地,最后终于推倒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 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是震惊中外的一次伟大的政治事件,它在中国的土地上第一次树起民主共 和国的旗帜,这是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上的创举,也是整个东方文明史上的创举,在中国 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同时,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 迫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的爆发立即在亚洲和世界激起巨大反响,它迎来了20世纪世 界各国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