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诵读 >

国学诵读 滋养幼儿心性

中国有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更多的家长将这句话理解为,0-7岁是孩子早期教育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的教育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近日北大“不孝敬父母的学生不得推荐”的新规,引发了业界对传统国学的热烈关注。也让更多家长开始尝试用《德道经》、《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诵读来滋养孩子的心性,培养道德心灵,用《弟子规》来规范孩子的行为。

首府一位早教专家曾说: “真正的教育,是培养孩子的德性。”而孩子德性的培养显然也是越早越好。

在我们的身边,当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成年人研读国学经典时,首府幼儿园及早教机构内也传出了稚嫩的国学经典诵读声。

那么,国学经典诵读真的能给幼儿带来精神养料吗?

幼儿园:国学班受家长追捧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乃之。”

11月16日,新疆都市报记者来到大地•伶俐双语第六幼儿园,孩子们清脆稚嫩的国学诵读声传出了门外。

近几年,传统国学在社会上掀起一次一次的高潮。作为培养祖国花朵的幼儿园及早教机构,国学也在不断的升温,更受到不少家长的追捧。

“今年8月份,我们才开设了两个国学试点班,课程有诵读《德道经》、‘甲骨文识字和绘画’和‘童话数学’,孩子们的变化感觉很明显,能稳下来了。”大地•伶俐双语第六幼儿园孙雪燕老师说,“其实在引进德慧智国学教育之前,我们从2008年建这个园开始就一直在做《弟子规》,全园每个孩子的家里都有一本《弟子规》教材,很多孩子都会全篇背诵。”

走进国学试点班,在老师的陪伴下,孩子们的一张张小脸在诵读国学经典时,透出的是一种庄重和严谨。

而在“甲骨文识字和绘画”课堂里,感觉孩子们不是在认字,而是在欣赏一幅幅形象、生动的画面。

甲骨文是中国五千多年前的文字,是我们绝顶聪明的古人发明出来的,它本身就能够开启右脑,开启孩子的慧识,提高孩子的灵性。而“甲骨文识字和绘画”这门特色课程,就是将中华古文字与识字、绘画、情感培养、语言融为一体。

通过让孩子去欣赏、去画,去写、去学习这些内容,就可以开发孩子的想象力,提高孩子的灵性,去亲近古圣先贤的无边智慧。

“国学是老祖宗留下的中国文化精髓,让孩子早一些接触,不管是听还是诵读,希望能对孩子未来的成长有一些帮助。”

“现在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各种问题越来越多,我们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常常感到束手无策,我们不懂什么是‘四书五经’,但我们想让孩子们去学,想让孩子在传统文化氛围中熏陶一下。”

对于幼儿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大多数家长们显然持支持态度。

国学教育:改变顽劣性格

国学经典诵读,如诵读《德道经》,真的能改变孩子的性情吗?

“我开始接触国学经典诵读,完全是为了我家孩子。”刘先生说。

不久前在自发组织的一个小型父母沙龙上,刘先生现身说法,用自己的实例,将国学经典诵读对儿子的影响变化做了一些交流。

“原来我儿子的问题挺多的,我挺发愁,教育类的书也看了不少,也到乌鲁木齐很多的幼儿园看了,还曾去过内地考察,找来找去就找到了《德道经》根文化教育,确实很好,其实它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把国学经典诵读贯穿教育的始终。”刘先生说。

刘先生曾在北方交大任老师,如今是位事业成功的商人。

“通过每天听和诵读《德道经》,孩子有两个地方的变化是最明显的,一是身体好了,去年冬天到今年六•一,就打了一次针,这在之前是不可能的,往年因为孩子频繁生病,都把我们累得够呛,只要孩子有感冒的,他一定感冒,只要感冒,就一定会打针。吃饭也不挑食了,原来吃的食物不超过10种,现在不挑食了,基本都吃了;第二是性格的变化,原来我们孩子是很泼皮的一个孩子,只要有生人碰到他,就在地上打滚,搞得我们特别没面子。现在这种事发生的频率越来越低。”刘先生说。

“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越来越重视,但很多都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上,如何培养的更聪明,怎么学到更多的技能,孩子怎么学习,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关注的少一些,后期孩子可能比大人还累,实际上,大人没有掌握孩子生命发展的一个生命机能,往往看到的是表象的一些东西,而这些都是短暂的,都叫‘潮流风’,带给孩子的可能是一种伤害。”北京德慧智教育科技中心乌鲁木齐地区代表董春明说。

对于国学诵读为什么会给婴幼儿带来精神营养,董春明解释道:“有本书叫《水知道答案》,很多人都看过。水是有生命力的,如果水能听能记忆,那么我们身体内的水同样具备这个能力,如果灌输的东西是不善的、不正确的,身体里的水所携带的、所记忆的就是不正确的,德慧智最简单的一句话就是‘上善之水’,通过玩、听故事、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去掌握大智慧经典的内容,牢牢记住,溶于血和肉里,一旦融入,就会成为遗传基因的一部分,潜移默化中不断灌输给孩子,让孩子走正道。”

通俗地说,通过国学经典诵读,能使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向上向正向善的能量逐渐壮大起来,从而达到心灵和智慧的全面提升。

家长要身体力行

对德性能量的培补修持,上善经典的专业性诵读是最简便易行的方法,这也是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关键所在、特色所在。

那么,家长该怎样和孩子一起国学诵读呢?

“在孩子0-3岁、3-7岁、7-14岁这几个大脑发育的黄金阶段,特别是第一、二个阶段,孩子的先天慧性是比较充足的,很容易接受和记忆。这个时候用上善的经典去滋养孩子的心灵,对于保持和充实孩子的慧性是非常关键的。去诵读这些能够开启孩子大智大慧的上善经典,就可以达到培养孩子的慧性,培养孩子的道德心灵,培养孩子的良好的习惯,培养孩子很好的性格。”董春明说。

有些家长会说,这些经典我们都读不懂,孩子怎么能读懂呢,“其实只要试一下就会发现,你给孩子听或者和他读,孩子从来不问这些文字说的是什么,很奇怪,但孩子很喜欢,我们这里给孩子教,孩子都会很认真地去读。”

具体如何诵读,董春明说,0-3岁的孩子,如果有时间,在家里一天24小时都可以放国学经典光碟,声音可以稍微低一些,作为背景音乐;3-7岁,除了听可以再加上诵读。“在中医里讲,心开窍于舌,打开孩子的心窍,孩子心大了,包容性就强了,再说一些上善的东西,就会作用在孩子的心窍上。这个过程,就是在培养孩子圣贤的心态。”

如果盖楼房,地基不是为盖一层楼打基础的,而是为盖好整个大楼打基础的。同样道理,早期教育也不是为幼儿园、小学打基础的,而是为孩子整个一生打基础的。

在董春明看来,国学经典诵读,滋养孩子的心性,就是在给孩子打最牢固的地基。

对于孩子的教育,董春明甚至认为,家长要向孩子学习。“看孩子的言行,如果真能明白的话,我们应该拜孩子为师。”

熊春锦先生在《别把孩子教笨了》一书中也说,“与婴儿相比,与孩子相比,我们缺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德慧智的教育,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分析,是为我们成年人找到一面镜子,要虚心下来。我都觉得是孩子们在教我。孩子们的无私无欲、天真,那真是一种符合德、符合道的一种生理状态,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要跟孩子比,跟孩子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