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中国有名的宗教圣地都有哪些?

0631.十大洞天

道教名词。洞,清澈,虚静,混沌。洞天,指能够生活在虚静混沌境界中的神仙所居住的名山胜境。《天地宫府图》云:"十大洞天者,处大地名山之间,是上天遣群仙统治之所。"

道教将天下名胜分别排列为"十大洞天":一为王屋洞府,在河南王屋山;二为委羽洞府,在浙江委羽山;三为西城洞府,在陕西西城山;四为西玄洞府,在陕西西玄山;五为青城洞府,在四川青城山;六为赤城洞府,在浙江赤城山;七为罗浮洞府,在广东罗浮山;八为句曲洞府,在江苏句曲山;九为林屋洞府,在江苏林屋山;十为括苍洞府,在浙江括苍山。

0632.龙虎山

道教名山。位于江西省贵溪县西南八十里,是张道陵天师最初修道炼丹之所,为正一天师道祖庭。自第四代天师张盛携祖传印剑从汉中迁回该山,世袭道统,历时近一千八百年,已传至六十三代,在道教史上极有影响。

龙虎山有三处主要建筑,即龙虎山、上清宫、天师府,是为天师传道、演教、起居之所。《天地宫府图》载,龙虎山是道教第三十二福地,旧名云锦山。因为张道陵在此炼九转神丹,丹成而龙虎现。又因其山状若龙虎,因更名为龙虎山。龙虎山风景秀丽,今有小桂林之誉。

0633.茅山

道教名山。在江苏省句容县境内。《天地宫府图》载:句曲山,即茅山,称第一福地、第八洞天。原名地肺山、冈山、已山、句曲山。山脉源起昆仑,若地中之肺,又因山形弯曲,而得以上诸名。西汉时陕西咸阳南关茅盈兄弟先后赴句曲山华阳洞修炼,救度世人。茅氏仙逝后,民怀其恩,遂更句曲之名为"茅山"。其后茅山成为历代著名道士修炼之地,仙圣辈出。

茅山著名的宫观有"三宫五.观":崇禧宫、元符宫、九霄宫,乾元观、玉晨观、白云观、德祐观、仁祐观。后来全真道派也传入茅山,使茅山形成三宫传正一道统、五观传全真道派。在唐、宋、元、明时,茅山宫观建筑遍于全山峰麓,多达257房,合计房屋有九百余间。

茅山在道教史上颇具影响,是道.教经篆派的重要活动场所。

0634.崂山

道教名山。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古称劳山、牢山、不其山、鳌山,为我国沿海名山之一。主峰名巨峰,俗称崂顶,海拔1133米。崂山峦峰耸秀,涧壑曲折。山海相连,云飞霞飘。自古便被人们誉为"神仙之宅,灵异之府"。

传说山中不仅住有神仙,而且还有令人可以长生.久视的仙丹妙药。历代方士道人、文人墨客都前来崂山隐居修炼及游览。当年秦始皇曾赴崂山求仙,今太清宫东面还有一巨石上书"波海参天",下书"始皇二十八年游于此山"。唐、宋时帝王好方术,修仙学道之士视崂山为幽奥寻真之境。宋元以来,道人纷纷前来崂山修炼,创建道观,使崂山逐渐成为道教名山。山中道教宫观星罗棋布,素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有太清宫、神清宫、遇真宫、华楼宫、上清宫、明霞洞、塘子观、凝真观、修真庵、百福庵等。

0635.武当山

道教名山。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又名太和山、.参上山、仙室山,方圆800里,气势磅礴,飞云荡雾,有"天下第一仙山"之誉。山中有70峰、24涧、11洞、3潭、9泉、10池、9井、10石、9台等风景名胜。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相传道教所奉的真武大帝曾在山中修炼四十二年,道成飞升。后世认为非玄武不能当此,故名武当,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是历代方士道人隐居修炼之地。据载周之令尹喜、汉之阴长生、晋之谢允、唐之吕洞宾、五代之陈抟、宋之寂然子、元之张守清、明之张三丰等著名神仙道士均曾在此修炼。

自唐开始创祠建庙,经过后世几代不断的损毁.重建,现存主要宫观有金殿、太和、南岩、紫霄、五龙、遇真、玉虚六宫,复真、元和二观及磨针井、玄武门等,基本保持明代格局。

0636.北京白云观

道教著名宫观,.全真道十方丛林,位于北京市西便门外。始建于唐,名天长观。金世宗时,大加扩建,更名十方大天长观,是当时北方道教的最大丛林,并藏有《大金玄都宝藏》。金末毁于火灾,后又重建为太极殿。邱处机万里赴雪山应成吉思汗之聘,一言止杀。回京后居太极殿,元太祖因其道号长春子,便诏改太极殿为长春宫。及邱处机羽化,弟子尹志平等在长春宫东侧购建下院,即今白云观。并于观中构筑处顺堂,安厝邱处机灵柩。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以前,《西游记》的署名一直是邱处机,影响甚大,可见他对道教全真派的贡献之一斑。

邱处机被奉为全真龙门派祖师,白云观以此称龙门派祖庭。今存观宇系1706年重修,有彩绘牌楼、山门、灵官殿、玉皇殿、老律堂、丘祖殿和三清四御殿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学院和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等全国性道教组织、院校和研究机构先后设在这里。观中存有明代《正统道藏》和众多的文物古迹,是人们了解民族古老文化习俗与道教的一个重要场所。

0637.玄妙观

道教宫观,在江苏省苏州市观前街。创建于西晋咸宁二年(276),初名真庆道院,唐开元十六年(728)改名开元宫。唐末部分建筑毁于兵燹,后又重建。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改名天庆观,元至正元年(1341)始称玄妙观。明代辟为道教十方丛林,并设道纪司于此。清初为避康熙皇帝玄烨之讳,改名圆妙观。太平天国时部分建筑毁于战火。解放后曾多次修缮。

观内原有三清、天后、文昌、元帝、火神、三茅、关帝、东岳、雷尊、三官、八仙等二十五座殿堂和山门、弥罗宝阁、水火亭、二角亭、四角亭等建筑。现存主要建筑有山门、三清殿、雷尊殿等。中心主殿三清殿,面阔九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内供三清塑像。塑像各高五米许,姿态庄重,神采俨然,系南宗之作。

0638.青羊宫

道教宫观。在成都市通惠门外百花潭北岸。原名青羊观,唐代改名青羊宫,五代时复称原名,宋代又改称青羊宫。相传老子曾于此化生,度尹喜成仙。

该宫始建于唐代,历经天灾兵燹,屡废屡兴。现存主要建筑有山门、灵祖楼、混元殿、八卦亭、三清殿、斗姥殿、三真殿、三官殿、七真楼、云水堂及客堂等,均建于清代。主殿三清殿,内供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塑像等。殿中香案前置有铜羊一对,左边单角羊,为清雍正元年自京城移来之物,形象古怪,传为十二属相之化身。殿前八卦亭,为两层建筑,均按道教传统而置,其上雕有81条龙,象征老子八十一化;另有六十四卦,是据八卦化生而来。

宫内保存有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所刻《道藏辑要》经版,共13000余块,皆用梨木雕成,为双面雕刻,版面厚重,字迹工整,为当今世界上道教典籍保存最完整的存版,是极为珍贵的道教历史文物。

0639.佛教四大道场

又作佛教四大名山,即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分别供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观音菩萨。四大名山随着佛教的传入,自汉代开始建寺庙,修道场,延续至清末。

五台山文殊菩萨,谓文明殊胜,所以代表智慧,传为诸佛之师,所以坐在如来佛的左边。智慧能够破除一切烦恼,所以座骑为雄狮,象征智慧乃众中之王。

峨嵋山普贤菩萨,谓普使贤良,所以代表大行。他要使所有的众生都成为圣贤,成佛做祖,这一定需要最大的力量。有大力量才能完成人生的目标和发心,于是他的座骑是尊白象,拥有不可思议的力量。

九华山地藏菩萨,因为发心要度拖地狱中的所有众生,所以名号地藏:"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这种精神感化了历代的仁人志士。

普陀山观音菩萨,能够观听世音,救苦寻声,万灵万应,扫三灾救八难,大慈大悲,是中华民族美丽、善良、智慧、慈悲的化身。从最初来到中国的男性到今天的母性化身,整个一部《西游记》,全凭观音菩萨经理,她是妙观察智慧的象征,是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慈悲心。我们只要一念慈悲,观音菩萨就会现前,烦恼忧愁、磨难灾祸也都会一扫而光。

四大名山,四大菩萨,正好代表了中国的四方观念和智、行、慈、悲四大心理,所以香火不息。

0640.白马寺

中国佛教第一古刹。位于河南洛阳市东十公里处。汉永平七年(64),明帝派遣蔡愔、秦景等10多人出使天竺,拜取佛法。行至大月氏(今阿富汗一带),遇在当地传教的天竺僧人摄摩腾、竺法兰。永平十年(67)他们赍佛经、佛像回到洛阳,初居鸿胪寺。次年诏命于洛阳古城西雍门外另修僧院,即白马寺。

之所以称白马是有两个出处,一是《高僧传》说的,外国有个国王曾经毁坏佛寺,只剩下一个招提寺了。夜里有一匹白马绕塔悲鸣,国王就不敢再毁坏寺庙了,因此改招提寺为白马寺。一是《事物纪原》上说的,因为自西域用白马驮经回来,先住的是鸿胪寺,所以就用了"寺"和"白马",合称"白马寺"。其后"寺"便成为中国佛教僧院的泛称。

"永平求法"为中国佛教史上的盛事,是首次"西天取经",白马寺也自然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摄摩腾、竺法兰在此翻译了我国第一部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印僧昙柯迦罗译出第一部汉文佛教律书《僧祇戒心》,并以之传戒,被称为中土戒律之始,昙柯迦罗也被尊为中国律宗之祖。白马寺成为中国佛教早期传播和佛事活动的中心,故尊之为"祖庭"、"释源"。寺内现存的不少碑刻和法器上都留有"释源"、"祖庭"字样。

寺之形式仿印度祇园精舍,中有塔,殿内有壁画。寺两旁有传为摄摩腾、竺法兰二僧之墓。唐代白马寺有较大发展,其后兴衰互递。白马寺保存了汉末以来的大量文物,是研究古代宗教史、建筑史、思想史、文化史及中外交通史的珍贵宝库。

0641.少林寺

中国佛教禅宗祖庭。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城西北、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建于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因少室山麓丛林遍布,故名少林。

相传中国禅宗初祖菩提达摩曾于此面壁9年,传法于慧可,故称禅宗祖庭。北周建德三年(574),武帝禁佛,少林寺被毁。大象年间(579-580)重建,易名为"陟姑寺"。后隋文帝又敕复原名,赐田百顷,成为北方一大禅寺。唐初李世民曾得寺僧援助,登基后重修寺院,形制更加宏大。至唐末五代,逐渐衰微,南宋时有所中兴。明代先后有八位皇太子到寺内出家,屡次大修,规模有所发展。清雍正时,又加重修。1928年军阀混战,天王殿、大雄宝殿等被毁。

现存建筑,乃原主体部分。千佛殿内有著名的明代"五百罗汉朝毗卢"壁画,白衣殿中有清代少林寺拳谱、十三和尚救唐王等壁画。寺内保存了唐以来的碑碣石刻若干,寺西侧有少林"塔林",多为禅宗历代名僧的墓地。是综合研究我国历代砖石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宝库。

少林寺为少林派拳术的发源地,人称"天下工夫出少林"。尤其是一部《少林寺》电影,更把少林武道传向全球。武以寺名,寺因武显,故被誉为"天下第一刹"。

0642.灵隐寺

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位于杭州市西湖西北面,在飞来峰与北高峰之间灵隐山麓中。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此,看到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便在此建寺,取名灵隐。

五代时吴越国王钱俶崇信佛教,广建寺宇,当时灵隐寺规模宏大,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徒达三千余众。北宋时,灵隐寺被列为禅院五山之首。清康熙南巡时,登寺后的北高峰顶揽胜后,即兴为灵隐寺题匾"云林禅寺"。

0643.大慈恩寺

中国佛教唯识宗的祖庭。位于今西安市古城的雁塔村。是唐高宗李治在贞观二十二年(648)做太子时,为其母长孙氏所立,故而名为"慈恩寺"。

为了保存玄奘留学印度回国时带回的大量佛经,又于永徽三年(652)在寺的西院,仿照当时西域的建筑形式,建砖表土心的五层方塔,以安置经卷。塔初建时名为慈恩寺塔,后称大雁塔,以与后建的小雁塔相别。雁塔之名,取自佛教埋雁建塔、菩萨随机诱导的故事。后来塔身渐毁,便改建为7层。唐时进士及第后多在大雁塔上留下名字,人称雁塔题名。

寺南望终南山,北对唐大明宫含元殿,kao曲江,临杏园,极为壮观。有翻经院,便是玄奘译经之处。后来窥基也住慈恩寺,著疏释义,弘扬其师的唯识之说,遂使慈恩寺成为当时中国佛教的高等学府,堪与印度最高佛教学府那烂陀寺媲美。

唐末五代,几经战火破坏,寺院废毁,惟剩一塔。明代成化二年(1466)始大修改建。现存寺院布局与建筑物,基本上保持了这次重修后的规模。1931年,太虚大师曾在此讲经,并创设慈恩宗学院,为佛教唯识学说的研究培养了一代人才。

慈恩寺保存了大量珍贵的佛教文化资料与文物,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0644.布达拉宫

中国西藏佛教著名喇嘛寺院。位于拉萨盆地中央突起的红山上。"布达拉"是梵语佛陀的音译。公元7世纪,唐文成公主与吐蕃松赞干布联姻。松赞干布为迎接文成公主,在此首建宫室。公元17世纪中叶,五世达赖喇嘛受清朝顺治皇帝册封后,又大力扩建。前后经过半个世纪的增修,始具现在的规模。分白宫和红宫两部分。

白宫是达赖喇嘛生活起居的宫殿,内有读经室、经堂及佛殿。红宫在布达拉宫中央,供奉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布达拉宫是一座宏大的艺术宝库,是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全部建筑依山势垒砌,气势雄伟,是宫堡和寺院合一的庞大建筑群。该寺是原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重大的宗教、政治仪式都在此举行。

0645.大昭寺

中国西藏佛教著名寺院,全称为"羊土幻显殿",位于拉萨市区。公元7世纪中叶,由唐文成公主相度地势设计,尼泊尔尺尊公主兴建。昭为藏语音译,汉意为佛。因该寺供奉觉卧佛像,故称大昭寺,即供奉大佛的神殿。

全寺建筑以藏式为主,兼具唐代建筑风格,并伴有尼泊尔、印度的某些建筑艺术。寺前立有唐长庆三年(823)的唐蕃会盟碑,以藏汉文镌刻碑文,记述了藏汉两民族悠久的亲密关系。碑南侧有文成公主手植的唐柳,亦称公主柳。寺内保存有唐代乐器与文成公主使用过的石制盥洗用具等文物。大殿内有明宣德年间中使杨英等人所立的题名碑。

明永乐七年(1409),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发起大祈愿法会,此后每年藏历正月,都会聚集数以万计的僧人于寺前诵经。乾隆五十八年(1793),朝廷颁赐金瓶,以掣签方式确定大活佛的转世灵童,其仪式亦在该寺觉卧佛像前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