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人物 > 历代书画家 >

陈洪绶

陈洪绶

陈洪绶(1599--1652),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老迟、悔迟、悔僧等。浙江诸暨人。能诗文,善书画,山水、花卉、人物皆佳,尤以人物画成就最高。幼以蓝瑛为师.笔墨向以高古人物画著称,与崔子忠齐名,时有“南陈北崔”之称。后与蓝瑛,丁云鹏,吴彬合称“明末四大怪杰”。 笔法古拙挺秀,造型富于夸张,具有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著有《宝纶堂集》。

陈洪绶一生秉性孤傲倔强,吞恨而终。他是一位擅长人物、精工花鸟、兼能山水的绘画大师,与北方崔子忠齐名,号称“南陈北崔”。当代国际学者推为“代表十七世纪出现许多有彻底的个人独特风格艺术家之中的第一人”。著有《宝纶堂集》、《避乱草》等。

洪绶十岁时,拜杭州著名画家孙杕伙、蓝瑛为师。孙伙善画卉竹石;蓝瑛为“武林画派”的创始人。当孙杕见到陈洪绶作画时,叹曰:“使斯人画成,道子、子昂均当北面,吾辈尚敢措一笔乎?”而蓝瑛也自愧在人物写生上力不及洪绶,并从此立誓不再画人物,曰:“此天授也。”

陈洪绶习画的兴趣主要集中在人物画,十四岁那年,他的作品只要一上集市,就有人出钱购买;十五岁时,就应邀为人作寿图、寿文。

1616年冬,洪绶作《九歌》人物十一幅,又画《屈子行吟图》一幅,凡两日而就。祟祯十一年 (1638),《九歌图》被作为来钦之《楚辞述注》的插图,印成木刻,为现存陈洪绶版画作品中最早的一种。

1637年,他创作了著名的《乔松仙寿图》及《冰壶秋色图》。1638年,又精心创作了《宣文君授经图》为姑母作寿。他接连作了《摹李伯时(公麟)乞士图》、张深之正北西厢》插图六幅及《鸳鸯冢》卷首插图四幅。可说在1640年前后是陈洪绶艺术生涯的高峰时期。

1646年6月,剃发披缁于绍兴云门寺,改号为悔迟、悔僧,亦号云门僧。

又于1649年初,移居杭州,居吴山火德庙这西爽阁。

在杭州的岁月,是陈洪绶生命中最后三年,这是他一生中又一个绘画创作高峰期。他的名作《归去来图》、《四乐图》、《折梅仕女图》、《溪山清夏图》等都成于这一时期。这位十七世纪伟大的画家,却在1652年,过早地去世了。

综观陈洪绶一生,才华横溢,于诗书画中均能独树一帜。他的艺术,尤其是他的人物画创作,自清以来,一直被奉为要楷模。陈洪绶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绘画史上引人瞩目的一代大师。

◇ 艺术特色 ◇

陈洪绶的人物画艺术

陈洪绶的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版画方面。明代至清初是中国版画的黄金时代,尤以萧云从、陈洪绶两位主持画坛的大家之作为著。萧的传世木版画以山水为佳,而陈洪绶则独霸人物画坛。

陈洪绶所作版画稿本,主要是书籍插图和制作纸牌(叶子)用,著名的有《九歌图》及《屈子行吟图》十二幅,《水浒叶子》四十幅,《张深之正北西厢》六幅,《鸳鸯冢娇红记》四幅,以及他逝世前一年所作的《博古叶子》四十八幅等。 1638年,来钦之的《楚辞述注》付梓时,陈洪绶的《九歌图》被作为插图,付诸木刻,影响极大。他所创作的屈原像,至清代两个多世纪,无人能超过,被 1638年,来钦之的《楚辞述注》付梓时,陈洪绶的《九歌图》被作为插图,付诸木刻,影响极大。他所创作的屈原像,至清代两个多世纪,无人能超过,被奉为屈原像有经典之作。 《水浒叶子》是陈洪绶二十八岁时,花费四个月所作的另一组版画精品。 陈洪绶在这套《水浒叶子》中,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从宋江至徐宁凡四十位水浒英雄人物。陈洪绶大量运用锐利的方笔直拐,线条的转折与变化十分强烈,能恰到好处地顺应衣纹的走向,交代人物的动势。线条均较短促,起笔略重,收笔略轻,清劲有力。这套图一出世,不仅民间争相购买而且博得了一班文人画友的交口称赞。

明末,陈老莲的《水浒叶子》遍传天下,以致后世绘写水浒英雄的画工很难脱出他的范畴。

《西厢记》是陈洪绶给书籍作插图最多的一种,流传有张深之的《正北西厢》、李吉辰本《西厢》及李卓吾《评本西厢》三种。张本的六幅插图中,第一幅为莺莺像,其余直接描绘原作内容有《目成》、《解围》、《窥简》、《惊梦》和《报捷》五幅,出色地表现了陈洪绶深厚的文学修养和高度的艺术水平。 《博古叶子》(图2)是陈洪绶去世前一年所作。由陈洪绶的好友、明末徽派最著名的刻工黄建中所刻。这套图共四十八幅,黄建中的精湛技艺,与陈洪绶的设计堪称珠联璧合,忠实地展现了老莲晚年的画风和精神状态。人物造型和线条要比壮年期高古,人物头大身短,显得颇有稚趣,线条布置愈趋自然、散逸、疏旷,不像壮年期那样凝神聚力,细圆而利索,但更加苍老古拙,勾线也十分随意,意到便成。其人物及笔墨的舒缓状态,达到了中国传统文人审美的最高境界。

曾经一度出家的陈洪绶,对于道释图像也多有涉足。

改穿僧服后的一段时间内,他专心致志,只攻佛画。现举两例,予以说明。

《无法可说图》(图22)画一岁汉,高鼻深目,面颔奇异,手把藤杖坐在顽石上。罗汉耳孔穿环,嘴唇微启,似乎正在向面前跪拜之人说法。这一跪拜的人形貌也颇奇异,神态专注而虔诚。人物造型很可能受五代禅月大师贯休的影响,并经陈洪绶特有的变形处理,古朴率真。

《观音像》是他晚年的另一幅佛画精品。图绘一男相观音,身披白衣袈裟,手执拂麈,端坐菩提叶团上。细眼长眉,方面阔耳,雍容大度。其风格状貌,一如论者所谓“躯干伟岸,衣纹细劲清圆”。画面上方以一半篇幅书《心经》,字体劲秀,末署“云门僧悔病中敬书”。

综观陈洪绶在人物画上的成就,壮年时已由“神”人“化”,晚年则更炉火纯青,愈臻化境。造型怪诞、变形,线条清圆细劲中又见疏旷散逸,在“化”境中不断提炼。 直到近代,陈洪绶的作品还受到鲁迅的极力推崇。鲁迅早在壮年就着手于陈洪绶作品的搜集,晚年还预备把他的版画介绍出来。这一切,都说明了陈洪绶是中国艺术史上一位光彩熠熠的伟大画家。

陈洪绶虽不以书法名世,但其于书法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是相当惊人的。陈洪绶作书严循中锋用笔之法,他深谙掌竖腕平执笔的奥秘。其间虽小有以侧锋取妍处,但他能立即将笔调整过来。如此高超的控笔能力,无疑只能以掌竖腕平执笔法为之方可。再有,书法所要求的“回藏”、“提按”、“顿挫”、“绞衄”、“呼应”等等笔法要略,在他的运笔过程中,似无一处有缺憾,只是他做了无痕迹罢了,这也正是大相不雕、信言不美、修养至炉火纯青境界的具体体现。从其书作中,我们可以感到,陈洪绶作书,心态是愉悦恬静、轻松欢跃的,书写过程对他来说似乎是一种最甜美适畅的享受。因此可以说,陈洪绶已找到了一种执运笔法的最佳方式,而这方式正是书法执笔、运笔的“真义”,在这“真义”中,书法的中锋运行、回藏提按以及顿挫绞衄,全都是为畅爽书写且写出美感服务的。

◇ 作品赏析 ◇

陈洪绶

《荷花鸳鸯图》

陈洪绶

《踏雪寻梅图》

陈洪绶

陈洪绶 《授徒图》

陈洪绶

陈洪绶《唏发图》

上一篇:戴进
下一篇:董其昌
延伸阅读:
阅读最多